广东医学
主办单位:广东省卫生厅
国际刊号:1001-9448
国内刊号:44-1192/R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08195 人次
 
    本刊论文
医学生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

  1.问题提出

  1.1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是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转移人们对其能力的注意而采取的一种印象整饰策略。西方心理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已有二十余年。最早对自我妨碍进行研究的是Berglas和Jones,他们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把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增大将失败原因外化机会的行动和选择。”自我妨碍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行动式自我妨碍,指个体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归因而事先采取的行为策略,如故意不复习等;二是自陈式自我妨碍,指个体在从事任务之前,主动声称存在一些会影响自己水平发挥的因素,如紧张、身体不适等[1]。目前我国自我妨碍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深圳大学的李晓东教授等少数学者在近几年内进行了研究。

  其实自我妨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如在成就情境即将到来之前的拖延行为、喝醉酒、睡眠不足职称论文,过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或考试前不复习等。自我妨碍为何如此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成就取向的社会中,能力是自我价值的核心,成功会增强自我价值感并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失败则会降低自我价值感并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人们已经意识到努力是一把双刃剑,高努力并成功是值得赞扬的,高努力却失败了则给人留下低能的印象,个体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含义。因此,当自我妨碍成为一种双赢结果的可能选择时,就成为众多人手中的挡箭牌。然而,自我妨碍却是一种非适应策略。从学业表现方面讲,学业自我妨碍导致低的成就并产生更大的自我妨碍需要,形成恶性循环[2]。而且自我妨碍策略在人际维度上也需付出代价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研究发现,无论成功与否,无自我妨碍行为的个体都最受欢迎,而行动式自我妨碍者和自陈式自我妨碍者均给旁观者留下了不佳的印象[3] 。

  1.2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实施和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判断和能力信念(Bandura,1977),它会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和个体行为的努力程度及坚持性,影响能力与技能的有效发挥。按照Bandura的理论,不同自我效能感的人其感觉、思维和行动都不同。就感觉层面而言,自我效能感往往和抑郁、焦虑及无助相联系。在思维方面,自我效能感能在各种场合促进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成绩,这包括决策质量和学业成就等。自我效能感能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高的人会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任务,他们为自己确立较高的目标并坚持到底。一旦开始行动,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会付出较多的努力职称论文,坚持更长的时间,遇到挫折时他们又能很快恢复过来。因此可以说自我效能感已成为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主要变量。

  1.3成就目标定向

  成就目标定向是指个体对自己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反映了个体对成就任务的一种普遍取向,是一个有关目的、胜任、成功、能力、努力、错误和标准的有组织的信念系统。德维克等人[4]认为,在学习情景中,学习者追寻的成就目标可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这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对学习者的行为有着不同的影响。掌握目标促使个体在学习中力求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个人的能力;而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注重努力赢得他人的积极评价,避免消极评价。研究认为,目标对动机的激发实际是通过动机调节者的自我反应而产生的。不同的个体对自己的能力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对能力的潜在认识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对目标的选择。而成就目标取向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在成就情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5] 。

  1.4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

  最近20年,研究者们对学生的自我效能与其他动机变量、学业表现和成就的关系作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6]。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其成就目标取向中的避败型成绩目标、掌握目标有显著相关。自尊、不可控制感、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5]。掌握目标与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7]。

  纵观已有研究,成就目标、自我效能、自我妨碍三个因素间存在两两相关,且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对自我妨碍都存在重要的影响。

  1.5研究目的

  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这三个因素之间又存在密切的关系,过往的研究较多探讨两两变量之间的关系,对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三者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具体到医学生的研究尚未见到。医学生肩负着保障人群健康的重大使命,如果习惯性地采用自我妨碍的保护策略,并带到今后的医疗过程中,对国民的生命健康,将存在极大的隐患。因此研究医学生自我妨碍特点以及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关系,对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医学生采用合理的自我保护归因策略,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在福州市选取两所医学类院校学生作为被试进行测试。这两所学校分别为福建省职业卫生技术学院和福建医科大学。参加测试人数为800人,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300人职称论文,福建医科大学500人,其中本科生380人,研究生120人。共回收问卷756份,有效问卷701份。被试基本背景资料如下:

  表1 被试的基本背景资料

  高职高专(N=244)

  本科(N=365)

  研究生(N=92)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性别

  男

  10

  4.10%

  134

  36.70%

  45

  48.90%

  女

  234

  95.90%

  231

  63.30%

  47

  51.10%

  生源地

  农村

  106

  43.40%

  199

  54.50%

  50

  54.30%

  乡镇

  63

  25.80%

  100

  27.40%

  18

  19.60%

  城市

  75

  30.70%

  66

  18.10%

  24

  26.10%

  独生子女

  是

  56

  23.00%

  58

  15.90%

  22

  23.90%

  否

  188

  77.00%

  307

  84.10%

  70

  76.10%

  贫困生

  是

  83

  34.00%

  129

  35.30%

  18

  19.60%

  否

  161

  66.00%

  236

  64.70%

  74

  80.40%

  年级

  一年级

  31

  12.70%

  85

  23.30%

  65

  70.70%

  二年级

  3

  1.20%

  106

  29.00%

  24

  26.10%

  三年级

  74

  30.30%

  84

  23.00%

  3

  3.30%

  四年级

  125

  51.20%

  80

  21.90%

  五年级

  11

  4.50%

  10

  2.70%

  2.2 测量工具

  2.2.1自我妨碍问卷(SHS)由Rhodewalt(1984)编制的,采用1-5级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有25个项目(其中有8个项目采取反向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自我妨碍的水平越高。该量表对人们的自我妨碍倾向进行测量,把自我妨碍看成是一个稳定的特质,主要测查个体自我妨碍的一般趋势。大量研究证实,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Rhodewalt报告SHS有很好的分半信度(R=0.78)和重测信度(r=0.74)。SHS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在对自我妨碍行为的研究中广泛的应用。

  2.2.2成就目标定向量表(PALS)采用徐方忠、朱祖祥根据Button&Mathieu(1996)编制的问卷所修订的。该问卷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6个测题。共有12个测题(奇数项为成绩目标定向项目,偶数项为掌握目标定向项目)。评分方法采用五分制,每个维度的高分表示跟倾向于该维度所测试的成就定向。问卷的信度采用Cronbach a系数作为信度指标,其中掌握目标定向分量表的系数值为0.75,成绩目标定向分量表的系数值为0.66,整个问卷的再测信度为0.84,信度系数都比较高。

  2.2.3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 由Jeruslem 和Schwarzer在1981年编制的,该量表起初有2O个项目,后来缩减为lO个。中文版GSES共有lO个问题,采用李克特4点量表,经过研究发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0.91。王才康等人对中文版量表进行的实验研究发现,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间隔1O天左右重测信度为0.83职称论文,折半信度为0.90,量表具有很好的聚合及区分效度,两年间的再测信度、效标关联、预测效度也均令人满意。

  2.3施测过程

  测验全部采用团体测试的形式进行,人手一份问卷,独立完成,当场收回。

  测试时主试除宣读指导语,解释指导语外,不对条目作任何解释。 2.4 材料处理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答卷(包括答卷漏项、答案同一选项及规律选项),然后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都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医学生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取向情况调查

  3.1.1自我妨碍

  表2 不同人口学变量医学生自我妨碍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一览表

  自我妨碍

  性别

  独生子女

  贫困生

  男

  女

  是

  否

  是

  否

  N

  189

  512

  136

  565

  230

  471

  M

  70.26

  71.04

  71.99

  70.55

  70.24

  71.12

  SD

  7.12

  7.82

  7.23

  7.71

  7.6

  7.64

  F

  2.323

  0.702

  0.013

  P

  0.128

  0.403

  0.903

  3.1.1.1性别

  本次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具有更高的自我妨碍倾向(见表2),这与以往的研究[8]不符。而且不同性别医学生的自我妨碍不存在显著的差异(采用独立T检验, P>0.05),这一结果与国外Harris & Snyder (1986),Sheppard&Akin(1991) ,Hirt 等人(1991)对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的研究结果[5]不一致。但与我国学者李晓东在相关研究中发现,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价值信念的不同,男女自我妨碍差异并不存在相一致。

  3.1.1.2独生子女、贫困生与否

  由表2可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自我妨碍倾向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采用独立T检验, P>0.05)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3.1.1.3生源地

  生源地不同医学生自我妨碍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见表3,P<0.05),城市自我妨碍倾向明显高于乡镇和农村,乡镇与农村学生间没有存在显著差异(事后LSD检验,城市与乡镇、城市与农村、乡镇与农村的P分别为0.010、0.000、0.393)。

  表3 生源地、学历不同的医学生自我妨碍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览表

  自我妨碍

  生源地

  学历

  农村

  乡镇

  城市

  高职高专

  本科

  研究生

  N

  355

  181

  165

  244

  365

  92

  M

  70.05

  70.64

  72.74

  71.1

  71.23

  70.83

  SD

  7.37

  7.94

  7.59

  8.31

  7.25

  6.9

  F

  7.218

  4.873

  P

  0.001**

  0.008**

  注:*** p <0.001, ** p < 0. 01 , * p< 0. 05 ,下同

  3.1.1.4学历

  调查显示,医学生自我妨碍量表平均得分为70.8317职称论文,不同学历学生的自我妨碍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研究生自我妨碍量表平均得分最低,为68.5336,本科生的平均得分最高,为71.2301,高职高专为71.1025。事后LSD检验(见表3),研究生和本科生及高职高专生的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2和0.006),高职高专生和本科生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为0.839),这与已有文献资料中专科生与本科生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学历差异不符[5]。

  表4 不同学历学生自我妨碍倾向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检验结果

  学历

  学历

  均数差

  P

  高职高专

  本科

  -0.1277

  0.839

  研究生

  2.5699

  0.006**

  本科

  高职高专

  0.1277

  0.839

  研究生

  2.6975

  0.002**

  研究生

  高职高专

  -2.5699

  0.006**

  本科

  -2.6975

  0.002**

  3.1.2自我效能感

  表5 不同人口学变量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平均数、标准差以及T检验一览表

  自我

  效能感

  性别

  独生子女

  贫困生

  男

  女

  是

  否

  是

  否

  N

  189

  512

  136

  565

  230

  471

  M

  2.57

  2.45

  2.47

  2.48

  2.47

  2.48

  SD

  0.39

  0.47

  0.48

  0.45

  0.45

  0.46

  F

  6.932

  0.002

  0.258

  P

  0.009**

  0.964

  0.612

  由上表可知,不同性别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独立T检验,P<0.05),其他人口学变量对医学生自我效能感并未存在显著差异。

  3.1.3成绩目标

  研究发现,男女、独生与非独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间的成绩目标取向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立T检验,P>0.05),不同生源地的医学生的成绩目标取向也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但不同学历医学生成绩目标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通过事后LSD检验发现,本科生与高职高专生和研究生都存在显著差异(P <0.05),研究生和高职高专生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

  表6 生源地、学历不同的医学生成绩目标取向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览表

  成绩目标

  生源地

  学历

  农村

  乡镇

  城市

  高职高专

  本科

  研究生

  N

  355

  181

  165

  244

  365

  92

  M

  30.18

  30.13

  29.04

  29.24

  30.82

  28.04

  SD

  5.14

  5.3

  5.55

  5.85

  4.82

  4.83

  F

  2.874

  13.499

  P

  0.057

  0.000***

  3.1.4掌握目标

  表7 生源地、学历不同的医学生掌握目标取向平均数、标准差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览表

  掌握目标取向

  生源地

  学历

  农村

  乡镇

  城市

  高职高专

  本科

  研究生

  N

  355

  181

  165

  244

  365

  92

  M

  30.86

  30.4

  29.66

  30.43

  30.9

  28.79

  SD

  4.94

  5.33

  4.8

  5.72

  4.56

  4.53

  F

  3.251

  6.565

  P

  0.039*

  0.001**

  调查发现,不同生源地、学历间的医学生掌握目标取向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事后LSD检验发现职称论文,农村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1<0.05),乡镇与城市、农村差异均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169和0.317>0.05)。研究生与高职高专、本科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7和0.000<0.05),高职高专与本科生间的无显著差异(P=0.254>0.05)。

  3.2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取向情况调查

  由于随机抽样不当,高职高专和研究生的样本的年级分布差异过大,分析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故抽取年级样本容量较为均衡且样本较大的医学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大五学生多不在校,故样本较小)。各年级医学本科生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绩目标和掌握目标情况见表。

  表8 各年级医学本科生自我妨碍、自我效能感、成绩目标和掌握目标方差分析一览表

  一年级

  N=85

  二年级

  N=106

  三年级

  N=84

  四年级

  N=80

  五年级

  N=10

  F

  P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

  妨碍

  69.65

  7.84

  70.82

  7.53

  71.75

  5.87

  72.24

  7.38

  76.6

  5.38

  3.026

  0.018*

  自我

  效能感

  25.19

  4.81

  24.46

  4.09

  24.51

  4.12

  24.86

  4.69

  27.8

  7.48

  1.495

  0.203

  成绩

  目标

  30.8

  5.01

  31.51

  4.57

  31.36

  4.43

  29.45

  5.19

  30

  4.35

  2.533

  0.040*

  掌握

  目标

  31.08

  4.06

  31.12

  4.89

  31.37

  4.11

  29.96

  4.95

  30.6

  5.02

  1.18

  0.319

  表9 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自我妨碍方差分析事后LSD检验P值一览表

  自我妨碍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五年级

  0.004*

  0.015*

  0.044*

  0.071

  —

  四年级

  0.021*

  0.183

  0.664

  —

  0.071

  三年级

  0.058

  0.376

  —

  0.664

  0.044*

  二年级

  0.262

  —

  0.376

  0.183

  0.015*

  一年级

  —

  0.262

  0.058

  0.021*

  0.004*

  调查显示,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我妨碍倾向存在显著差异(见表8,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0.05),这与已有文献资料[5]不符。经事后检验(见表9)发现,一年级和四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21<0.05),五年级和一、二、三年级均存在显著差异(P分别为0.004,0.015,0.044),其他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掌握目标没有显著差异,而成绩目标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见表10)。

  表10 不同年级医学本科生成绩目标方差分析事后LSD检验P值一览表

  成绩目标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五年级

  0.617

  0.340

  0.397

  0.732

  —

  四年级

  0.071

  0.004*

  0.011*

  —

  0.732

  三年级

  0.449

  0.827

  —

  0.011*

  0.397

  二年级

  0.309

  —

  0.827

  0.004*

  0.340

  一年级

  —

  0.309

  0.449

  0.071

  0.617

  3.3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对自我妨碍与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见表11)。结果发现:自我妨碍与掌握目标、成绩目标与自我效能有显著的正相关,与文献资料中掌握目标与自我妨碍为负相关不符[5]。自我效能感与掌握目标、成绩目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已有文献资料[7]相符。成绩目标与掌握目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1 自我妨碍、成就目标(成绩目标、掌握目标)与自我效能的相关

  掌握目标

  成绩目标

  自我效能

  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

  Pearson Correlation

  .101(**)

  .076(*)

  -.163(**)

  Sig. (2-tailed)

  .007

  .043

  .000

  自我效能

  Pearson Correlation

  .238(**)

  .255(**)

  1

  Sig. (2-tailed)

  .000

  .000

  .

  成绩目标

  Pearson Correlation

  .798(**)

  1

  Sig. (2-tailed)

  .000

  .

  掌握目标

  Pearson Correlation

  1

  Sig.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level (2-tailed)

  *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level (2-tailed)

  3.4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表12 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与自我妨碍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

  因变量

  自变量

  测定系数(R2)

  F

  标准化回归系数

  T

  P

  自我妨碍

  自我效能感

  0.027

  19.092

  -0.198

  -5.216

  0.000***

  掌握目标

  0.021

  15.235

  0.148

  3.903

  0.000***

  以医学生自我妨碍倾向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感、成绩目标、掌握目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2。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对自我妨碍孤独感均存在预测作用。

  4.讨论

  4.1性别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职称论文,女生的自我妨碍倾向高于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女生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自我妨碍倾向的性别差异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较大差异。众多的实验研究表明,男女在自我妨碍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国外的研究发现,由于男女在社会的角色地位和责任的不同,易使男大学生的自我妨碍高于女大学生[5]。然而中国学者发现,我国男女学生对能力和努力的价值信念没有差异,自我妨碍的性别差异并不显著[9],推测可能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巨大差异所致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本次调查,医学院校学生性别间的自我妨碍倾向与我国学者[9]的研究相符。医学院校女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男生与以往的研究相一致[10]。关于性别差异,结合文化因素考虑,我国男权文化根深蒂固,传统的教育一直是对女生要加以保护和照顾,这样,在面临困难时,女生会产生较多的受挫感和不自信,从而自我效能感低于男生。研究表明,自我效能对学业自我妨碍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学业自我妨碍策略。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当他们预期在即将来临的成就情境中可能会失败时,倾向于预先通过采取减少努力这样的学业自我妨碍策略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关于失败的非能力归因[6]。然而本次调查,虽然医学院校的女生自我妨碍倾向高于男生,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在医学院校,女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就往往高于男生职称论文,其学业成就受到更高的预期。如此,女生面临相当大的竞争与压力。然而长期以来男高女低的社会地位差异使男性比女性有着更高的自尊需要,强烈的保护自尊的动机使男性面临更大的压力。同样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因此,医学院校男女生自我妨碍倾向的差异并不显著。

  4.2学历、年级差异

  不同学历、不同年级的医学生自我妨碍、掌握目标均存在显著差异。医学生的成绩目标取向在不同学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生的自我妨碍倾向明显低于本科及高职高专生,然而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探讨原因如下:1.研究生与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存在一定年龄差距。在考虑学业自我妨碍时,学生的年龄也是一个因素[5]。而且本次调查显示,本科一年级与四年级的学生自我妨碍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级和一、二、三年级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年级差异并不显著也验证年龄差异对自我妨碍的影响。2.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高,目的性较强,选择自我妨碍的保护策略可能性较低。从本次调查医学生成绩目标的得分(见表6)可以看出,不同学历学生的成绩目标定向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生的成绩目标得分最低,最高为本科生,这与不同学历医学生自我妨碍的平均得分(见表3)是相一致的。成绩目标定向的学生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赢得老师同学的赞赏而学习,这类目标定向驱使下的学生往往采取应付性的、肤浅性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而且在面临失败或者失败对自我价值和自尊的伤害时,容易选择自我妨碍策略。3.高职高专生多处于青春期,自我妨碍水平相对较高。国外的研究表明,行为上自我妨碍的倾向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得到了发展,而且在男孩中尤其明显。因为自我妨碍者表现出特别关注能力和努力的区别,为了有目的地运用自我妨碍策略,儿童需要达到具有理解这种区别的认知能力的年龄。学业自我妨碍常常是发生在初中和高中[6]。而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之间并未存在显著差异与已有文献资料专科学生自我妨碍得分显著高于本科学生不符职称论文,这与医学院校的特殊性有关,医学院校的学业压力明显高于普通大学。自我妨碍是一种预先应对方式,它发生在个体感觉到挫折或威胁时,采取保护自尊的一种暂时的有效方式[11]论文开题报告范例。个体在面临竞争或比较的情境时,易于置自己于不利地位以保护面子,从而避免对自己能力的怀疑。这是生活的需要驱使人们习得和养成自我防卫意识。在这种情境下,医学院校高职高专和本科生面临同样的学业压力,自我妨碍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医学本科生的自我妨碍得分是随着年级的上升逐步增高的,这可能与医学院校的学习任务随之年级的增长而加大有关。4.3生源地差异

  不同生源地医学生的自我妨碍、掌握目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生源地不同医学生的自我妨碍倾向存在显著差异,然而贫困生与否对自我妨碍影响不大。笔者分析原因如下:1.在中国,长期以来城市人口的社会地位相对高于农村人口。社会地位理论认为,社会地位越高,相应的自尊水平就越高。社会地位的差异使来自城市的学生比农村的学生拥有更高的自尊需要,为了维护这种自尊,来自城市的学生会更多的采用自我妨碍策略。2.一般来说,从农村和乡镇考入医学院校的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自我的能力、自我价值有较好的认识,不会轻易因某次学业失败或不利而自我否定,从而也减少因受到潜在的失败的威胁而采取自我妨碍行为来把失败的原因模糊化的几率。这与本次调查中不同生源地医学生的掌握目标差异相符(见表7):来自农村的学生掌握目标取向最高,为30.86,城市学生的平均得分最低,为29.66,乡镇学生为30.4,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LSD检验表明职称论文,农村和城市间存在显著差异。3.经济状况对医学生自我妨碍影响不大。目前福建省城市和乡镇经济水平差距越来越小,然而乡镇和城市生源的自我妨碍倾向仍存在显著差异。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自我妨碍倾向未存在显著差异。无论从大的社会经济环境,还是小的家庭经济环境看,经济状况的好坏对医学生自我妨碍倾向都没有明显影响。

  4.4成就目标、自我效能、自我妨碍三者关系

  本调查发现,掌握目标、成绩目标与自我妨碍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成就目标和掌握目标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在成就目标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上,研究者们主要在成绩目标与自我效能的关系上存在分歧。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Elliot的发现[12] ,而与王振宏等的结果相反。其实,从理论上说,由于成就目标与个体对能力本质的观念有密切的关系,成绩目标者倾向于能力实体观,认为学习的结果是对自己能力的验证[4]。因此,成功经验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得到提升,而失败经验则会使他们的自我效能产生明显下降。随之个体经历的不同,自我效能感与成绩目标的关系也就发生变化。

  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中,成绩目标未被选入回归方程,掌握目标对自我障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障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通常,持掌握目标取向者多认为能力是发展的、可变的;持成绩目标取向者则认为能力是稳定的、难以改变的。因此,掌握目标取向者不会轻易将其某次学业失败或不利与自己的能力、自我价值联系。在这种情况下,采用自我妨碍防卫方式的倾向也就低论文开题报告范例。研究表明,掌握目标对学业自我妨碍的负向预测作用,愈以掌握目标取向为其成就目标的学生愈少使用自我妨碍[13]。笔者预测医学生成就目标取向对自我妨碍的预测作用与以往研究一致。然而本次研究结果与之前预测大相径庭。是抽样误差职称论文,还是医学生的特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个体的自我概念经常决定着他的思想和行为” [14] 。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不仅不看好自己,且感到自己不能左右逆境,能力又是难以改变的。但成就追求、社交接纳仍是个体居于支配地位的动机源,于是自我防碍也就成为了此时的一种必然的自我保护的行为策略。笔者估计,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妨碍存在显著负相关,本次研究结果印证这一假设。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妨碍的预测因素,对消除或改变自我妨碍发生的线索非常必要的。

  医学自我妨碍倾向具有一定独特性,需考虑生源地、学历及年级等因素。对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应敏锐的意识到提示该生存在较高的自我妨碍倾向,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必要给予城市及本科高年级学生予特别关注,协助他们采用合理的自我保护归因策略应对压力和困难情境,促进医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5.结论

  (一)不同学历、年级、生源地医学生的自我妨碍、掌握目标均存在显著差异。

  (二)掌握目标、成绩目标与自我妨碍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自我效能感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成就目标和掌握目标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三)掌握目标对自我障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自我障碍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Thompson T,Richardson A.Self— handicapping status,claimed self— handicapping and reducedpractice effort following SUCCO~SS and failure feedback.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1):151—170

  [2]Urdan.T , Midgley C.Academic self - handicapping :What we know , 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 EducationalPsychology Review ,2001,13(2):115-138.

  [3]袁冬华,李晓东,从旁观者视角看自我妨碍策略的效用,心理理科学,2008,31(3):625—628

  [4]Dweck,C.S.Leggett,E.L.A Social—cognitiveApproach to Motion and Personality.Psychological Review,1988(95):256—273.

  [5]毛晋平,大学生学业自我妨碍与成就目标取向、不可控感、自尊的相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

  [6]刘寅华,胡军平,学业自我妨碍预测因素的研究分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6)

  [7]袁立新,成就目标、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5(6)

  [8]申雯,初中生的自尊、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32—633

  [9]李晓东,庞爱莲,林崇德。中小学生对教师和同伴价值信念的知觉及其对归因的影响。心理学探新,2003,23(4):34—38

  [10]梁九清,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和状态焦虑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6-18

  [11]吴俊,陈建文,不同水平自尊者的自我妨碍研究,天中学刊,2007,22(1),135-137

  [12]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7(1):39-43

  [13]杨丽。何炎芬,毛晋平,自尊、成就目标与高中生自我妨碍的关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

  [14][美]伯纳德·韦纳。人类动机:比喻、理论和研究(孙煜明译)[M] .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广东医学》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广东医学》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